1月12日,建筑与艺术学院2022级舞蹈专业硕士《山行・阡陌》演出圆满落幕。本次活动由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、中南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,伍彦谚、龚倩担任总导演,建筑与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师生团队、她担当巾帼文艺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参演。
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陈善君、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周萍、湖南省妇联工会主席赵琦、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杨霞、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孟亮、长沙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易扬伟、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长沙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灿娜、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龙星竹、湖南省教育学会舞蹈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陶双、副理事长丁华、副秘书长成艳等文艺界、教育界领导嘉宾共同出席。
国家一级编导丛亮、湖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娄瑶琪作为评委出席。
演出以《山行・阡陌》为题,通过一系列构思精巧、编排细腻的舞蹈节目,全方位展现了舞蹈专业硕士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积累与独特创意。演出在序章《山止川行》中拉开帷幕,大气磅礴的开场为整晚的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调,迅速将观众带入舞蹈营造的艺术世界。
由龚倩、赵丹妮、陈雪懿、文妤皙等编创的三人舞《楚凤飞兮》率先登台。作品以楚文化中的楚凤为灵感源泉,巧妙融合了楚凤神秘、灵动与壮丽的特质,以三头凤图案贯穿创作始终。舞者们凭借灵动的舞姿,将楚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、高贵精神的颂扬展现得淋漓尽致,深刻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
由伍彦谚、程思琰创作的苗族女子群舞《稻香十八洞》,以精准帮扶首倡地 “十八洞” 的山乡巨变作为宏大背景,巧妙汲取苗族非遗 “绺巾舞” 的动作元素。金色绺巾在舞者们手中缠裹、抛洒、拧摆、拂扫,生动描绘出 “稻田欢歌盈四野,金穗摇曳乐丰年” 的苗疆振兴景象,彰显出当代苗乡的昂扬正气,大力弘扬了十八洞的精神风骨。
由龚倩、李安妮编创的古典群舞《舞意五禽》带领观众踏入华佗五禽戏的奇妙世界。舞者们通过细腻入微的动作,精准演绎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禽的神韵,深刻体现了 “天人合一” 的哲学内涵,完美诠释了生命律动与宇宙规律的和谐统一,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融合的独特魅力。
由伍彦谚教授指导的独舞串烧《春澜时》,舞者选取了《温澜潮生》《一江春水》《那时花开》三个作品中的精彩舞段进行演绎。舞者化身春水之灵,在光影交织间细腻地演绎出少女的懵懂情感。其轻盈的身姿、灵动的舞步,如潺潺流水般诉说着青春的故事,将观众带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艺术境界。
由龚倩、刘茉莉、卫佳琪共同编导的作品《江豚守护者》,则聚焦洞庭湖生态保护主题,以南县地花鼓为基本动作语汇,讲述了江豚守护者们的动人故事。该作品既有地花鼓的独特韵味,又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之情,成功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。
由伍彦谚、訾艺瑄精心创作的土家族女子群舞《向阳而生》,从土家族 “大摆手舞” 中汲取丰富养分,讲述当代土家织女幸福织作的事迹。舞台上呈现出 “引图腾万物入西兰卡普,现太阳花纹于美丽乡村” 的创新气象,热情礼赞今日土家幸福生活。
由龚倩教授指导的独舞串烧《韶华共舞》,从《徽娘》《洛神》《藏族热巴鼓组合》三个作品中选取精华舞段进行表演。舞者凭借精湛的技艺,在不同风格的舞蹈之间自由切换,完美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,为观众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。
由伍彦谚、张梦然创作的侗族群舞《一盏小马灯》,以中央红军 “通道转兵” 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,以 “马灯” 为线索,巧妙提取侗族传统舞蹈 “多耶” 与 “踩堂芦笙” 等元素进行编排。深情演绎了围绕马灯展开的军民鱼水情深,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,唤醒照亮中华民族历史的炙热记忆。
由龚倩、李安妮编导的古典群舞《楚・妻》,以屈原《九歌・国殇》为蓝本,从阵亡将士妻子的独特视角出发。在庄重肃穆的祭祀氛围中,舞者们用深情的演绎缅怀英雄,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烈的家国情怀,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。
由伍彦谚和王峥老师共同指导的蒙古族男子独舞《牧童》,将蒙古大草原的自由奔放完美呈现在舞台上。舞者与 “骏马” 的互动活泼有趣,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掌声。
由伍彦谚师生团队共同创作的瑶族长鼓舞课堂组合《三月三》,作为中南大学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的成果展示,彰显了师生团队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。独特的节奏、优美的舞姿,充分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体现了校园文化传承取得的积极成效。
由龚倩、曾黎、张梦雨编创的苗族群舞《稻禾鼓语》以苗族丰收庆典为灵感,巧妙融合苗鼓与稻禾元素。灵动的鼓点、优美的舞姿,生动描绘出苗族人民的农耕生活与欢庆场景,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风情。
演出在《风禾尽起》中圆满结束。专场演出不仅是六位舞蹈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涯的精彩总结,更是中南大学舞蹈专业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、培养艺术人才方面的一次丰硕成果展示。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学子们的成长与蜕变,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激励着更多学子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、奋勇前行。
(一审:张俊 二审:徐鸣 三审:陈乐凯)